現象:經常有一些常州美縫施工團隊反應市場上有些美縫劑價格太低了,生意被對手以更低的價格搶單,用低價產品為噱頭,擔心是不是做美縫價格不比對手低就真的不行。
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?
只能說這樣做的美縫施工團隊忽略了一個基本邏輯,同處一個行業,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!
用低價做死美縫市場,受損害的不僅僅是整個國內美縫行業,更多的是業主、施工隊與經銷商的利益!"價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!"現在看來,比"倒閉潮"更可怕的是"低價競爭"。
低價做死美縫市場,你的產品就賣好了?
以低價產品為噱頭,做一元兩元價位施工的很多。我們算筆帳:就以有的施工隊拿十幾元的美縫劑給業主施工為例來說,施工隊從廠家拿貨到手,運費起碼在4-6元之間吧,姑且算5元,包裝算5毛,還有工人工資呢,廠家還要有利潤,施工隊也要有利潤,生產需要的房租費,水電費,市場推廣費,衛生費,電話費,各類費用等等都需要扣除,這幾十元的美縫劑算下來還有多少錢是放在保證美縫劑質量的原料、生產上的呢?
從生產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利潤率,如果能做,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藝上偷工減料了,這是一個鐵的定律。這樣的產品質量我們可以想象,估計只有不需要這些費用的小黑作坊才可以辦的到。
然而最終使用美縫劑的是業主,業主過了一兩個月后發現問題,就會找施工隊麻煩,施工隊就會找供貨商,但是供貨商無法解決此類問題,成本在那里,他們無能為力,只能互相扯皮!
最后結果就是業主利益受損,以為占了個大便宜,殊不知最該哭的是自己。貪圖便宜最終損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。施工隊的信譽受損,而提供這樣產品的供貨商或者廠家在利滿之后,就會棄掉已經聲名狼藉的現有品牌,貼上一個新標簽以先前的方法再次進入市場,進入一個新的死循環。